南方四島海域「海底精靈」現身!海蛞蝓多樣性調查成果豐碩

海洋中有一群姿態多變、色彩萬千的軟體動物-海蛞蝓,常常是潛水人員爭相拍攝的美麗焦點。內政部國家公園署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以下稱海管處)委託國立嘉義大學生物資源學系邱郁文教授調查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海域的海蛞蝓多樣性,總共發現201種的海蛞蝓,其中新增加了87種過去未曾紀錄的新物種。更出版圖文並茂「海底精靈:澎湖南方四島海蛞蝓解說手冊」,帶領讀者進入南方四島海蛞蝓的奇妙世界。

南方四島豐富的海底地貌 孕育海蛞蝓的多樣性棲地
海蛞蝓的分布非常廣泛,從海洋表層漂浮、潮間帶、亞潮帶甚至到深海都有牠們的蹤跡。海蛞蝓棲息的微棲地包括珊瑚礁、岩礁、海藻或沙地,牠們的食物也包含珊瑚、海綿、海鞘、藻類、水螅、水母等。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屬於火山島嶼地質,堅硬的底質形成珊瑚礁環境,加上岩礁、沙地、礫石等多樣的底質,提供海蛞蝓多元的生態棲地,因此造就了豐富的海蛞蝓生態多樣性。
海管處表示邱郁文老師團隊進行南方四島主要島嶼及附屬島嶼的全面性調查,共調查1,332隻海蛞蝓,發現7目38科201種海蛞蝓,調查成果豐碩。最令人振奮的莫過於新增加了87種過去未曾記錄過的物種,大幅更新了南方四島海域的物種名錄。綜合南方四島歷年的海蛞蝓調查成果,目前共紀錄了8目44科250種物種,不僅證明了南方四島海洋生態的獨特性,也為後續的海洋生物研究奠定堅實基礎。

水晶宮的幻影精靈 出版圖文並茂的海蛞蝓解說手冊
大家一定很難想像,柔軟的海蛞蝓擁有五顏六色的體色以及特殊造型,但牠們體型有的可以長達數10公分,有的可能僅有0.1-0.2公分,在海裡很難觀察到牠們的蹤跡。為了讓社會大眾不用潛到海裡就可以看到美麗的海蛞蝓姿態,海管處將南方四島海蛞蝓調查的成果出版「海底精靈:澎湖南方四島海蛞蝓解說手冊」一書,內容收錄了南方四島海域的100種海蛞蝓種類,讓讀者藉由文字及圖片,認識南方四島海域海蛞蝓的多樣性。書本除了介紹海蛞蝓的型態、棲息環境、分類說明外,裡面最豐富的就是使用了許多的精美圖片,一窺視南方四島海蛞蝓各角度的樣貌,並搭配文字的解說,認識每一種海蛞蝓的特徵。除此之外,更搭配6則海蛞蝓的小故事,讓讀者更可以瞭解這小小生物的行為奧秘。

遍地的「海底的珠寶」 海管處呼籲保護珍貴的海洋生態
近年來海洋遊憩運動興起,色彩鮮豔、形態多變的海蛞蝓成為水下攝影的明星動物。然而,隨著氣候變遷及人為干擾加劇,海蛞蝓也面臨到許多生態議題,如棲地破壞、環境變遷等,海溫升高或低溫造成珊瑚礁生態系的損壞,將導致海蛞蝓的棲地及食物來源減少,間接影響海蛞蝓的生存與繁殖。因此,為保護南方四島國家公園海域豐富的海蛞蝓,海管處表示會落實物種保育及棲地保護等措施,並加強環境的監測,也呼籲民眾進入國家公園園區,應避免對海洋生物的干擾,並減少對環境壓迫與污染,一同保護海蛞蝓的生存棲地及維護美好的海洋環境。